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正處在一個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過程。我國城鎮人口在2011年首次超過農村人口,農業在國民經濟的比重從2014年起降到10%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很容易產生重視農業、農村和農民的傾向,從而讓農村被冷落,農田被丟棄、傳統被遺棄。然而,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,離不開美麗鄉村的青山綠水,需要農業產業化綠色健康,期待鄉村生活多資多彩,渴望鄉土文化根深葉茂。
20世紀80年代未,隨著我國內地的農業、旅游業的發展以及農村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,觀光農業也逐漸發展起來。最早的觀光農業出現在深圳,當時為了招商引資而舉辦荔枝節,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。此后,全國各地紛紛仿效。
20世紀90年代,我國政府開始在政策上大力扶持農業觀光旅游的發展,觀光農業園在許多大中城市中迅速興起。據不完全統計,1996—1997年已動工和計劃投資在1億元以上的觀光農業園區在7個以上。1998年國家旅游局以“華夏城鄉游”作為主題旅游年,使“吃農家飯,住農家屋,做農家活、看農家景”成了農村一景。
隨著觀光旅游的發展,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擺在人們的面前,一些游客隨手將煙頭、瓜子殼、飲料瓶蓋扔進街道兩旁的樹坑中,使其成為衛生死角,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。為了解決這個難題,集中安裝了一批玻璃鋼樹篦子,自眾安裝樹篦子后,以上這種現象再也沒有了,并且樹篦子還能保護樹木,美化環境,從而使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鄉村游。
我國觀光農業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,是與鄉村旅游結合在一起。2005年,全國鄉村旅游景區每年接待游客總量已超過3億人次,旅游收入超過400億元人民幣。鄉村旅游已經成為旅游業新的成長點,成為帶動農村脫貧致富的一個亮點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